哲理化的態度
西方有句很現實的俗語大意是「若你不能勝過他,就結交他。」我想這句話對神經質的人很有參考價值。我們可以把它改為:「若是不能克服你的神經質,不如與它和平共存。」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愛的對象的喪失(包括人、事、物)或重要慾望的不能實現→2挫折失望和自怨自艾→3沮喪抑鬱。由於心情的抑鬱,使他對喪失的對象更感可貴,於是又回到了惡性循環的第一步,然後週而復始。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光知道書本上的理論,如果不把這些理論運用到生活裡去,仍然無濟於事;同樣的道理,和精神醫生的治療談話,應該不單是一種頭腦的活動,必需產生積極的教育意義。書本和醫生都是病人的老師,但學習改變這件事,完全要靠自己,沒有別人能代替的。

一個神經質的人,除了先天因素外,必然起源於缺乏某些正確的學習,或由於另一些錯誤的學習而造成的不適應行為。例如一個見到生人就害怕的人,顯然地在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,沒有學習到與人相處的技巧(或從來沒有受到鼓勵);另一種人,他一開口就會得罪人,或說話不當而令人厭惡,由於剝奪了與人交談的快樂,他自己又何嘗不覺得痛苦?

前者所需要的補救是學習怎樣和人相處,從一點點小小的接觸開始,慢慢地進步到在大庭廣眾之下,也能周旋於眾人之間;後者則需要重新學習說話的技巧,如何把攻擊性和不友善的語氣改正過來。這種人的存心往往都是好的,祇因年幼時不理想的教養方式,或缺乏良好的語言示範的緣故,使他無意中學得了不適當的說話習慣。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一、 對過去痛苦經驗的敏感度減低,並經由回憶、語言或同化作用,將這些經驗與新的愉快的經驗相連繫。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。遺傳上的缺陷
2。體質的衰弱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媽咪是後母,可憐的後母(打字打到這裡好想哭)
大媽咪是心臟病發走後才又娶my dear Mom,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學畢業頂著縣長獎光環的我,進入了私立中學;
卻因常態分班而鬆懈下來(也少了外公盯著)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黃毛丫頭時的我,經常參加歌唱比賽。
因為外公在那個小village頗有資歷~~~~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高一時的我,每個weekend都會去西門町(from埔心)
 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From now on,總算有時間+空間可以好好寫寫網誌(同時聽著好好聽的歌)
雖然僅僅一個禮拜,

c 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