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引述
該戒菸了!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疾該戒菸了!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疾 2008年02月04日 / 張晉嘉
「咳!咳!醫師,我是三十年的老菸槍,平常就常咳嗽,但是最近咳痰量變好多,晚上半夜都會因為咳嗽而醒來,有時還會喘不過氣來,我得了甚麼病了?」「阿伯,你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疾!」
慢性阻塞性肺疾,顧名思義就是肺部因長期受刺激而有一個慢性發炎,長期下來就導致了不可逆的肺部破壞,出現呼吸道氣流阻塞現象。常常可同時發現呼吸道過度敏感及反應過強。而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影響全球超過 1.5億的人口,而且是全球十大死因之第四大。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盛行率持續在增加中,當然在台灣它的盛行率也是越來越高。
為什麼在醫學發達的現在,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盛行率越來越高呢?這主要是與人類的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,其中以吸菸為最重要的危險因子,約占所有危險因子的 85%,大概在抽菸的人口中,有 15%的人會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,除了抽菸外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:二手煙、空氣污染、哮喘、特異體質的病人、男性、社經地位較低者、特殊的職業暴露者,或者先天性的甲一型抗胰蛋白酵素 (α 1-antitrypsin; ATT) 缺乏症患者。
慢性阻塞性肺疾在臨床上主要的症狀是咳嗽和呼吸困難,它是慢慢不可逆的惡化 (呼吸困難是逐漸地加重的,一開始可能沒感覺,或者只有在運動時才覺得喘,病情再惡化後,可能連下床的動作就會喘。 ),有時會因某些原因而造成急性可逆性的惡化。急性發作或疾病末期時,痰量會增多變濃且會聽到哮喘音,病人有時也會抱怨胸部悶悶不舒服,有時咳的嚴重時,甚至會因為胸腔內壓太大導致血液回流心臟不好,人也會有頭暈的感覺甚至昏厥。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人主要是在清晨或冬天時症狀會較嚴重,有時也會因會感冒或其他感染而使症狀急遽惡化。而感染 (通常是呼吸道感染 )和空氣呼染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惡化的兩大主因,其他會造成惡化的原因有:氣胸、嗆到、心衰竭、體液過多、狹心症、肺血管阻塞等等。所以在發生慢性阻塞性肺疾急遽發作時,要去找尋其中潛在的原因。
長期下來可能會併發支氣管擴張症,造成反覆、長期咳出膿臭的痰,甚至咳血。隨著病程進展,每次急性惡化期之間隔時間會愈來愈短。到了病程末期逐漸出現發紺、二氧化碳蓄積等現象,並且造成病人體力逐漸消耗,人越來越虛弱,體重下降,一直到需要靠氧氣或呼吸器維生。
而要如何避免發生慢性阻塞性肺疾或使之進展減緩,遠離菸害是首要。其他的就是要避免感染 (遠離公共場所、施打疫苗、保持口腔衛生 )、遠離空氣汙染、注重呼吸道的保暖、健康均衡的飲食及適量運動等。若已經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人,也要定期看醫生,遵照醫師的指示。
拒絕菸害、杜絕空氣污染是我們的權利與義務,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對我們的四周環境負起責任,因為它是我們的生存動力,攸關我們的生存與健康。更多有關生存動力的資料,可在知名哲學家 L. 羅恩 賀伯特先生著作的「八大動力」小冊子一書中可到更多的資料,其中有很多精彩的見解與哲學原理,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。(本文作者為高醫實習醫師)
全站熱搜